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深入贯彻落实省“一主六双”产业布局规划 推动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2020-05-29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出新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 “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和“长平一体化”发展重要战略,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出了部署,强调推进长平一体化都市区建设,打造长平沈京辐射线,主动对接京津冀经济圈,实现长春经济圈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适时启动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标志着长平一体化发展翻开新篇章。

  一、凝聚共识促发展。长平区域依托地理邻近以及便利的交通通达条件,自古以来就人文相亲、经济相通,城市间文化渊源深厚,人口与社会往来密切,资源、技术、资本等要素流动频繁,社会经济联系基础扎实。长平区域产业关联度较高,在汽车产业、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联系密切,产业合作互补性强、空间广、潜力大,具备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基础。实施长平一体化发展战略,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打造东北亚区域合作新窗口,推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打造吉林省南部资源要素集聚高地,提升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能级和水平。

  二、尽锐出战快推进。省发改委召开推进会议,部署推进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责成长春市开展课题研究、四平市编制《长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两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后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研究长平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思路,明确工作举措和任务要求。去年,四平市委托聘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专家团队,围绕“加快推进长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建工业走廊”这一重要课题,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四平市印发实施的《产业布局行动纲要》,把长平一体化发展作为开放合作的重要内容,提出在规划统筹一体化、合作平台一体化、创新机制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谋划长平一体化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打造成吉林省双翼开放发展的支撑区和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今年,四平市委托聘请资质较高且编制过长春都市圈规划的长春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编制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

  三、勠力同心谋未来。两市采取交流互访、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一起写好“双城记”,念好“连城诀”。多次召开对接交流会,就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体化发展规划等进行研究商洽。目前,两市政府正在就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征求意见,近期将组织签约。四平市紧密结合长春市课题研究初步成果,集中力量起草完成了《长平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初稿,形成了长平一体化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总体战略布局是加快向南开放、加速向北融合、加强向西拓展,依托长双现代农业、长平先进制造、长伊生态旅游优势资源,打通开发开放大通道,推动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初步明确了“七个一体化”发展任务:一是交通同网,优先推进形成以城际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二是产业同兴,围绕汽车和IT“两大万亿级”产业培育和“五个千亿级”产业发展工程,加强长平两市产业互补和协作,推进汽车零配件、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三是平台同建,重点抓好产业合作园区共建、黑土地保护工程以及共同参与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四是开放同享,深入推进吉浙、津长、金平产业合作,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产业转移。五是生态同治,加强大黑山脉沿线生态整治保护,实施二龙湖、伊通火山群、净月、莲花山等重点生态源地建设,打造辽河水域生态景观廊道,加快推进伊通河等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六是服务同城,夯实基本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共享,推进文化、体育活动交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适应长平一体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服务体系。七是机制同创,以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纠错]
  • 打印
  • 字号大
  • 字号中
  • 字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