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关于四平市“菜篮子”工程进展情况督查通报

2018-11-01

 四平市人民政府督查通报

四政通字[2018]21号                                            签发人:郭灵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

  10月上旬,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农委组成联合督查组,分赴铁东区、铁西区、伊通县、梨树县、双辽市及市直部门,采取听取汇报、查验佐证材料等方式,对全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了实地督查。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自“菜篮子”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把蔬菜生产作为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优势产区,强化技术服务,调整种植结构,蔬菜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一)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18年全市蔬菜总播种面积 46万亩,其中棚室蔬菜面积8.3万亩,露地蔬菜面积37.7万亩。近年来,由于土地征用、城市扩容等因素,与2015-2017年三年平均值45.6万亩相比,增幅0.8%。 

  (二)生产总量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蔬菜总产预计156万吨,比2015-2017年三年平均值相比,增幅2.6%。其中设施蔬菜总产达 37.5万吨,与过去三年平均值相比,增幅13.6%。 

  (三)经济效益明显增加。2018年全市蔬菜总产值预计26亿元,比2015-2017年三年平均值相比,增幅 26.2 %。其中设施蔬菜总产值达8.5  亿元,比过去三年同期相比,增幅34.8 %。蔬菜外销量超过7万吨,比过去三年同期相比提升近12%。 

  (四)棚膜园区持续增加。三年来,全市新建规模以上园区33个,园区总量达到92个,新增标准化棚室面积7309亩,总量达到8.3万亩。 

  (五)生产周期延长。通过提高建设标准、增加保温性能、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增温等集成技术,棚室蔬菜生产周期明显延长,标准化大棚生产春提前和秋延后大约1个月左右,标准化日光温室可以实现周年生产。 

  (六)产品质量提升。全市地产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97%以上。年初至今,省农委对我市“三品一标”获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省水利厅对我市水产苗种抽检合格率为100%。市本级抽检“生鲜乳”“瘦肉精”合格率100%。注重品牌建设,梨树香瓜、九月青豆角、白猪,伊通县大榛子、梅花鹿,双辽杂粮、肉羊、双山填鸭,铁东叶赫白蘑、红果,铁西地产蔬菜等农产品备受域内外市场青睐。 

  二、当前进展情况 

  (一)生产能力 

  1.棚膜建设情况。全市年度任务指标是3.3万亩,截至目前,已新建棚室25496.74 亩,进度为75.8%,预计年末完成。其中铁东区任务1197亩,完成1197亩,进度100%。铁西区任务570亩,完成376.7亩,进度61.1%。梨树县任务11343亩,完成9148.83亩(含新开区251亩),进度80%。伊通县任务7255亩,完成4353亩,进度60.5%。双辽市任务10454亩,完成10505.64亩,进度100.6%。 

  2.蔬菜产量情况。预计全年全市蔬菜、瓜类和食用菌产量184万吨,与2015-2017年三年平均值相比,增幅3.9%。其中铁东区5.5万吨、铁西区7.5万吨、梨树县116.7万吨、伊通县26万吨、双辽市26.5万吨,与2015-2017年平均值相比,分别增幅4.1%、6.5%、1.8%、11%、8.1%。    

  3.肉类产量情况。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猪肉产量161285吨,与2015-2017年三年同期平均值248472吨相比,下降35%。其中铁东区2930吨、铁西区6587吨、梨树县82348吨、伊通县52154吨、双辽市17266吨,与2015-2017年平均值同期相比,下降25%、增幅143%、下降38%、5%、60%。 

  4.水产品产量情况。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水产品(鱼类)产量5498吨,与2015-2017年三年平均值相比,增幅60%。其中铁东区2795吨,梨树县566吨、伊通县1515吨、双辽市622吨,与2015-2017年平均值同期相比,增幅146%、24%、16.6%、24%。 

  (二)市场流通能力 

  1.批发市场规划及实施情况。市商务局和吉林大学共同编制了《四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系2004-2010年期间,该规划滞后,需重新修订。伊通县出台了《关于伊通满族自治县综合大市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系单个批发市场项目立项要件。总体来看,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未能提供批发市场规划及实施相关政策规范文件。 

  2.批发(产地)市场运营情况。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与属地批发市场签订了“菜篮子”工程蔬菜承储合同,对储备方式、储备管理和投放,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约定。并积极组织农超对接,同时建立健全了农产品快速检测抽检制度、食用农产品准入制度,并与经营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 

  3.零售网点密度情况。四平地区共有大型批发市场1家,大型蔬菜生鲜水果超市118家,各种菜篮子零售网点3360家,满足了每个行政社区至少2家以上标准。其中市本级大型批发市场市1家。大型蔬菜生鲜水果超市,市本级55家,伊通县16家、梨树县21家、双辽市26家。各种菜篮子零售网点,市本级2300家,伊通县和梨树县各300家、双辽市460家。 

  (三)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1.地方政府属地管理情况。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本级与各县(市)区、各县(市)区与棚膜园区、龙头企业、行业监管部门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范围。 

  2.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情况。市农委及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室,配备专业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及执法工作,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目前,除市本级实验室在建,梨树县、双辽市、伊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全部竣工,其中伊通县农产品监督检测中心已通过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和考核双认证。 

  3.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情况。①创建了梨树县100万亩玉米、双辽市20万亩杂粮杂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②制定“三品一标”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三品一标”奖励办法,并将“三品一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③积极推进“三标一品”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12家、505个产品;④组织开展“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引导“三品一标”认证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生产档案。 

  4.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情况。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及《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并将承担财政项目或获得政府资金扶持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名录,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列入名录的经营主体。 

  5.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情况。市本级及各(县)区行业监管部门围绕种养殖基地、农兽药经营及屠宰企业,重点开展了安全用药、药物残留、假劣农兽药、规范屠宰及非洲猪瘟疫性防控等方面监督抽查。年初至今,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累计开展了4批次以上联合检查抽查,并进行记录留痕。 

  6.建立检打联动机制情况。为落实生产经营者对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了农委、食药监、公安局3个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打联动机制,合力开展了监督检测、联合追溯、打击食品安全犯罪。2018年1月,省农委来平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中,共检出4份样品农药残留超标,市联合执法组已对不不合格农产品来源进行追溯,并加大了监管力度,增加抽检频次。 

  7.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情况。年初至今,全市累计完成水产品(鱼)药物残留快速分析检测样品21个,检测指标合格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四平市蔬菜监测合格率为97%,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为100%;其中,梨树县上半年重点对农资市场38个杀虫剂、杀菌剂报省检验,检测合格率为98.9%,抽检生产基地样品1500个,合格率为98%,进行猪牛羊“瘦肉精”检测422头,合格率为100%;双辽市共抽取1500个农产品样品检测,检测合格率为99.9%;伊通县每月对屠宰企业进行肉质和“瘦肉精”检测,检测合格率为100%,重要时节累计定性抽检农产品样品6500个,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350个,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8.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情况。按照“系统规划、有序推进、全程控制、确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广应用生猪“拱e拱”追溯系统,率先实现在全市、县以上生猪屠宰企业的应用。目前,Ⅲ型以上生猪屠宰场共有5家,分别是铁西区宏平肉业有限公司、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梨树县光明屠宰厂、双辽市众邦食品有限公司、伊通县伊尔隆食品有限公司。截至目前,系统内记录四平地区可追溯生猪数量达到26万头,各屠宰场已经实现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到贩卖的全流程追溯,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查看全链条追溯信息。 

  9.获得相关荣誉。目前,全市已实现食品安全示范县全覆盖。梨树郭家店工业集中区2014年被评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园区”;2016年梨树县被评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2018年通过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复核。伊通县2016年被评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2017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2018年伊美大樱桃园区被评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园区”;双辽市2017年被评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四)调控保障能力 

  1.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出台了《四平市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办法》《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平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办法》《四平市菜篮子市场供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鼓励玉米非优势区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设立补贴资金,鼓励和扶持发展棚室经济产业。印发《2018年市级发展棚膜建设资金实施方案》,对建设标准化棚室的广大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村级组织等各类建设经营主体进行补贴。 

  2.产品储备制度建设情况。出台了《四平市“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四政办函[2018]57号)并印发全市施行,对相关部门职责进行了分工,并就储备品种规模及运作方式、产品储备动用方式、储备流通体系建设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3.产品信息监测预警队伍建设。市价监局价格监测认证科现有人员4名,主要负责价格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重点开展了26个常规品种粮油副食品价格的监测,每两日根据粮油副食品价格监测点上报的价格数据,汇总计算后上报市价格监测中心,遇有较大价格波动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馈。同时每十日撰写一期价格监测快讯,重点分析26个常规品种价格走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将价格监测快讯报送政府主要领导。 

  4.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在《四平日报》公布市区市场主副食品价格信息,确保百姓及时了解蔬菜、水果、米、肉、蛋及水产品等市场供应情况。市商务局每日向国家商务部信息平台报送蔬菜市场批发价格及交易量信息,适时发布全市蔬菜市场供应预测分析。 

  5.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四平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郭灵计为组长,张凯明、曹武两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四平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均制定了“菜篮子”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县级“菜篮子”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五)市民满意度 

  此项工作在2018年年底,由省“菜篮子”工作联席会议委托权威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并公开评估办法,统一对各(市)州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市民满意度进行科学评估。 

  三、存在问题 

  (一)地方政府重视不够。通过对各县(市)区听取汇报、查验佐证材料来看,部分单位未能给予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普遍存在着政策规范文件缺失、牵头部门推进举措不力等问题,《四平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评分及任务分解表》5个方面30项工作推动落地不均衡,工作成效不明显。5个方面30项佐证资料不够详实,未分类整理,建档归类。 

  (二)佐证材料尚不完善。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缺少批发市场纳入规划实施和市场流通政策规范文件。除梨树县外,市本级及其它县(市)区均未能提供消费者补贴政策文件(《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平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办法》)。铁东区缺少《2018年推进“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2018年棚膜经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棚膜经济建设工作扶持补贴实施意见》《“菜篮子”市场供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菜篮子”商品政府储备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范文件。 

  (三)地方财力投入不足。2015-2017年,我市发展棚膜经济总投入7.4亿元,各县(市)区财政、新菜田基金等累计投入3469万元,占总投入资金4.7%。2015-2017年获得国家和省专项补助资金达4000余万元,占全市总投入5.4%。国家、省和市虽逐年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但占比较少。近年来,地流转价格持续上涨,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地方财力配套一直是困扰产业快速发展的严峻问题。 

  (四)追溯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全市有5家企业纳入生猪“拱e拱”可追溯体系,36家涉农企业进入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在蔬菜、“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牛、羊、蛋、奶等畜禽产品及水产品方面可追溯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和推进阶段。 

  (五)肉类产量出现下降。2015-2016年全市生猪价格一路攀升,效益好,发展快,猪肉产量达到13.1、18.7万吨。2017年以来,生猪价格逐渐下滑,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受饲料添加剂、玉米和豆粕等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养殖成本的上涨及禁养区内规模养殖户关停或搬迁等因素制约,养殖企业呈现亏损状态,部分中小型养殖场户弃养停养,致畜禽饲养量及肉类产量下降。 

  四、督查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细化分解5个方面30项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主体,优化推进路径,明确完成时限,建立健全网格化责任体系建设,确保责任落实精准定位,推进举措扎实有效,工作落地卓有成效。要对照考核要求,重点围绕听取汇报、核验材料、实地查看、满意度调查4个环节,充分挖掘提炼经验做法,做实佐证资料,选好展示亮点,以零差错、无失误、得高分的标准进行全面准备。 

  (二)给予有力扶持。各地要加强财力保障,严格执行蔬菜棚膜园区建设补贴政策,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标准化棚室蔬菜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型集中育苗中心等配套设施,喷滴灌、杀虫灯等生态物化技术设备设施,小农机、卷帘机等机械设备,预冷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等进行补贴或项目扶持,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生产基地及龙头企业发展棚室经济的积极性。 

  (三)加强产销衔接。要积极引导新建和壮大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新型蔬菜经营主体,引导农民从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转变。强化市场调度,引导各地搞好蔬菜供应,促进产销衔接。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等各种直销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订单经销,建立直销采购基地,并积极推进品牌蔬菜在社区建立直销网点。 

  (四)加大品牌建设。各地要以发展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以生产“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为基础,以打造精品、特色、高档品牌为目标,建立健全地域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广应用肉菜、畜禽产品及“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并借助域内外农博会、绿博会等重大会事载体,加大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四平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评分及任务分解表》

 

  市政府督查室        

  2018年10月29日      

[纠错]
  • 打印
  • 字号大
  • 字号中
  • 字号小